当前位置 :主页 / 华体(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 / 环保工程 / 正文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推动下,我国环保工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据介绍,2014年我国节能环保工程产业产值达到3.7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85%,“十二五”年均增速超过20%,远高于传统产业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环保工程产业产值或将达到4.5万亿元。
伴随着产业链的不断拉长和完善,环保工程产业也形成了诸多商业市场模式。据了解,近几年国家力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及PPP模式,尤其在大气、污水及垃圾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融资、工程建设,以及运营维护过程中,应用了BOT、TOT、运营维护外包或设备租赁等多种PPP模式,也有采用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开展综合环境服务,通过区域打包方式进行整体式设计、模块化建设及一体化运营,带动各地环境治理设施的快速建设及社会资本广泛介入。不少国企看到环保工程产业发展的前景,纷纷想抢占先机‘分一杯羹’。而国企以其雄厚资本进入环境领域,可填补治理资金缺口,弥补财政投入不足。
专家表示,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环保工程行业以长期稳定的现金回报开始成为资本追逐的投资对象。伴随资金涌入的还有技术、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集成。然而,在环保工程行业跨越式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面临着诸多阻碍。价格问题首当其冲。很多时候,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难以体现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要求。甚至一些低价的产品和服务充斥着市场,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比如污水处理服务费还未覆盖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垃圾焚烧处理费也没有弥补渗滤液及飞灰处理成本。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当下政府的支付信用问题暴露比较明显。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不足或财政收入有限,对于环境服务费用的支付意愿不足,缺乏足够的契约精神。我国地方财政资金支出倾向于购买可量化为固定资产的设备,或是与工程建设等相关的工程招标建设服务等,而对于保障环境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环境服务年度支出存在延迟支付或不足额支付现象。此外,环境服务企业普遍需要辗转奔波于地方政府的多个部门才能取得应收账款。
而在融资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各地陆续公布和推介的PPP项目超过4000个,总投资达到5万亿元,仅依靠企业自有资金难以为继。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存在初始投资大和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前期融资需求迫切。尽管国家各部门制订的绿色金融政策较多,但缺乏可操作性。除了国企及上市环保公司外,多数环保工程企业相对其他传统行业规模小,抵押担保能力不足,大多股份制银行还以收取财务顾问费、手续费等形式上浮利率,较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低成本贷款,申请信贷审批流程较长且条件严苛,难以满足长期及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
未来国家经济实行“供给侧改革”,将推动环保工程需求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国家强调的“供给侧改革”内涵丰富,将降低传统工业占比,提升第三产业占比,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伴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上的深刻变革,从环保工程角度看,将会减少高污染的增量,甚至随着改革深入,存量也会出现减少。同时,现有的高污染存量将需要更为专业化、精细化的环境服务。